困境并非個例,跨境電商行業正在經受考驗。
近日,有一則關于跨境電商行業龍頭的小道消息傳得沸沸揚揚:棒谷科技經營出現困難,申請破產。棒谷作為老牌跨境電商公司,子公司遍布長三角、珠三角,員工總數達數千人,此消息一出,跨境圈不禁嘩然,頭部公司竟會落到如此境地?
但隨即,棒谷科技發布聲明,表示公司目前為正常運營,“申請破產”消息均為不實謠言。
疫情三年,跨境電商行業如同“過山車”般的經歷讓眾多從業人員悲喜交加。
2020年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全球零售鏈路受到沖擊,消費者大規模向線上轉移,也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成長空間。數據顯示,以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西班牙及法國為代表的成熟市場以及東南亞、中東、南美等新興國家市場,2020網絡零售額增速普遍高于15%。
而2021年則是備受挑戰的一年。4月,亞馬遜“封號潮”來襲,大量中國賣家受到重大影響,深圳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曾表示,亞馬遜封號事件中,有11%的企業受損嚴重,絕大部分都是深圳的大賣家,目前這些企業大部分處于裁員、斷臂求生的階段。以頭部賣家有棵樹為例,公司約有340個站點被亞馬遜關停,約1.3億元資金被凍結。
進入2022年,行業景氣度再次下探??缇除堫^企業“破產”傳聞、供應鏈端公司停產停薪、shopee退出西語市場并傳出裁員消息……近期,關于跨境電商行業的負面消息接連不斷,從前的紅利行業到了今天也經受著來自各方的挑戰。
《2022年(上)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》顯示,2022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共發生24起融資,同比下降38.5%;融資總額28.1億元,同比下降65.6%。行業飛奔的腳步放慢,“留在牌桌上”成為了大多數賣家的訴求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、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當前跨境電商行業面臨的主要困境包括國際宏觀經濟下行,海外核心消費市場受挫;獨立站業務受Paypal風控的影響導致資金凍結及被劃扣;亞馬遜“黑天鵝事件”的持續影響。但他仍認為,從長遠來看,跨境電商長期的市場前景及發展空間依然廣闊。
并非個例
棒谷科技CEO鄒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,棒谷今年在經營上確實面臨著壓力。據估計,今年上半年棒谷營收為25億-30億元,同比去年,營收下降了四成。
在“破產”傳聞之前,更早被人們討論的是棒谷大面積裁員、暫停發放福利、實行單休制等消息。據悉,棒谷在今年4月決定整體裁員30%,按照“731環評法”對員工進行優化,虧損部門裁員70%,沒有盈利的部門裁員30%,盈利部門裁員10%。而單休制的實行也是希望通過工作制度的調整提升員工工作效率。
外部大環境、歐美通貨膨脹、購買力下降等問題是影響公司營收的外部原因,也是今年跨境賣家們遇到的主要問題;內部來看,棒谷從去年開始了從鋪貨型賣家到產品型公司的轉型,勢必會涉及人員變動和結構調整。
而棒谷的困境并非個例,風險甚至延伸至供應鏈端。今年7月,東莞一家大型跨境供應商庫珀電子宣布停產結業,公司在通告中表示,多家跨境電商大賣拖欠貨款、國內外訂單嚴重脫節呈斷崖式下跌、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導致年年虧損是公司停產的主要原因。
有跨境賣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變現并不容易,反倒是割“韭菜”盛行,鼓吹行業紅利吸引大量賣家入局;也有賣家表示,今年生意猶為難做,動蕩中難免清洗出局,目前已不指望有多高盈利,“只有一直在牌桌上,才有最終獲勝的可能”。
整個大環境的降溫從平臺的經營情況上也可見一二。第二季度,亞馬遜、Shopify、ebay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。以Shopify為例,公司第二季度的營收為13億美元,凈虧損12.04億美元,去年同期凈利潤為8.79億美元。就在財報發布前一天,Shopify還宣布公司將裁撤全球員工總數的10%(約1000名員工),消息一出,Shopify股價收盤下跌14%。
Shopify首席執行官托比·呂特克(Tobi Lütke)表示:“我們賭定,相對于實體零售,通過電商的收入份額將會因為疫情加速推進5年甚至10年,這種推動變化是永久性的。但現在來看,我們的賭注并沒有帶來回報。就眼下來說,我們看到的是電商和實體零售又回到了疫情暴發前的水平?!?/p>
“封號潮”影響猶在
2020年曾是跨境電商行業異軍突起之年。反映在跨境大賣的業績上,則是翻倍的增長。2020年,安克創新實現營業收入93.53億元,同比增長40.54%,扣非凈利潤7.27億元,同比增長26.28%;蘭亭集勢實現營業收入25.68億元,同比增長63.40%,扣非凈利潤0.86億元,同比增長1161.44%;樂歌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9.41億元,同比增長98.42%,扣非凈利潤1.85億元,同比增長227.30%。
一年后形勢已然逆轉。2021年6月4日,環球易購被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山支行申請破產,有業內人士指出,環球易購用鋪貨模式快速崛起之后,錯誤地預估旺季備貨量則帶來了高庫存擠壓的致命問題。初代大賣家崩盤,也象征著選品鋪貨模式的終結。
其次是運費和原材料漲價的問題。物流費用在整個跨境電商成本中占比達20%-30%,直接影響賣家的營收,而在2021年,一個40英尺標準集裝箱從中國運到美國西部的海運費從2000美元左右直接漲到了2萬美元。而原材料價格受到產能下降、國際關系吃緊等因素的影響持續上漲,部分漲幅超過50%。
以巨星科技為例,公司2021年凈利潤12.70億元,同比下降5.93%。巨星科技披露,二季度開始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,全球運費不斷上漲且國際物流出現堵塞,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。
時間來到2022年,亞馬遜“封號潮”的影響還在持續,華鼎股份、天澤信息等半年報均提到,公司增收不利是受到了亞馬遜黑天鵝事件的持續影響。海運價格雖有所回落,但仍處高位,數據顯示,近期中國至美西線的集裝箱現貨運價仍比2019年同期高出4倍以上。
而海運費用的下降也許帶來的是消費萎縮的預警。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(S&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)的數據顯示,集裝箱和干散貨船(即運載原材料和散裝貨物的船只)的運費在過去3個月里有所下降,但需求的放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貨物流動減弱。
受到全球宏觀經濟復蘇不達標、通貨膨脹的影響,多國市場需求萎縮,消費力持續下降。數據顯示,2022年3月以來,多國OECD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,美國、德國等國家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甚至降至一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國際市場的一舉一動對跨境電商行業的影響都不容忽視,2022年的短期壓力使部分跨境電商企業業務受到沖擊,大浪淘沙仍在持續。
入局者:創新和精細化運營
《2022年(上)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》顯示,2022上半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為5.5萬億元,預計2022全年市場規模將達12.2萬億元。
雖然短期承壓,長遠來看,跨境電商的市場規模仍有廣闊上漲空間,招商證券認為,跨境電商行業具有長期價值,中國企業出海、經濟全球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,行業發展前景廣闊,短期國際形勢及政策擾動不改長期增長趨勢,跨境電商賽道依然可期。
在張周平看來,跨境電商市場短期內面臨困境,但這并不妨礙跨境電商長期的市場前景及發展空間,跨境電商代表未來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的方向,大趨勢不可逆轉。
“歐美市場的消費需求減弱只是短期影響,中長期來看,購物的線上化在歐美市場依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,而海運費用波動也是短期影響,只要需求端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,就能驅動整個行業的發展?!睆堉芷礁嬖V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。
如今,跨境電商已經告別野蠻生長的時代,更需要入局者的創新和精細化運營。
例如在物流上,疫情“倒逼”物流模式創新,海外倉的重要性凸顯。有研究調查發現,2022年,有76%的物流服務商有擴建海外倉的計劃,并且計劃建倉區域集中,有92.46%的企業想在歐美地區建倉。2021年,中國海外倉數量已超2000個,總面積超1600萬平方米。
而賣家品牌化、產品精品化也成為新的趨勢,據悉,有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的跨境電商利潤率可達19%~28%,遠超傳統鋪貨型跨境電商或一般工廠轉型的跨境電商。速賣通全國渠道總經理王德民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鋪貨賣家沒有供給能力,純粹以鋪貨模式生存的跨境電商賣家將漸漸退出舞臺。
在當前市場行情下,張周平認為,企業一是要穩增長保利潤,有應對業績下降的措施,保持良好的現金流,確保安全度過;二是積極進行多平臺布局,對于有能力的跨境賣家,要通過多平臺布局來降低公司的單一平臺比例過高帶來的風險,“雖說目前可能布局效果并不明顯,但仍值得嘗試”。
(作者:董靜怡 編輯:林曦)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。